初到中山路

去厦门的航班时间是 23:000:3523:00-0:35,我们 21:1021:10 打车前往机场。出门前查了天气预报,周末两天厦门和杭州非常接近,都是又湿又冷。出门前我们谨慎了一些:我换上了加绒的长裤、补穿了一条薄卫衣,光着腿的励颖往包里塞了一条保暖丝袜。事实证明这个不经意操作救了我们的命——尽管如此,这两天厦门的寒风仍把我们吹得瑟瑟发抖。航旅纵横上显示本航班近 3030 天内均准时抵达终点,平均起飞时间 23:0923:09,当晚推迟到 23:2023:20 起飞。

0:400:40 左右着陆,出来后打车挺方便。励颖预订了两晚中山路附近的网红民宿 Auras 浮屿·阿斯特瑞亚美宿,美团 5.0 评分+2024年开业给了我们不少好感。厦门岛非常小,机场和民宿看着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深夜十几分钟车程就到了。浮屿坐落在中山路的深巷里,我们凌晨 1:001:00 经过隔壁的烧烤店时传来阵阵喧哗声,心下不禁惴惴。房间被安排在民宿顶楼,果然关窗后仍然残留一些声音,和房东沟通后换至另一侧的空房。房间设施总体陈旧。

我预料到旅途辛劳,预订了 11:1011:10 才去鼓浪屿内厝澳码头的船票,第二天一早时间非常充裕。励颖 9:009:00 醒转化妆,我在床上爽躺了 1515 分钟。她对本次住宿非常不满意,坚决地找房东退掉了第二晚——这可苦了我,得背上所有行李出门咯。中山路的路线我没做研究,从小巷导航到大街后,我们像没头苍蝇一般到处乱逛。当天是阴天,料峭寒风一吹来我们就哆嗦一下。街上的小吃招牌大同小异,包括沙茶面、蟹黄包、姜母鸭、鱼丸等。

励颖在小红书上找了找老字号,说提及频率最高的店是大中沙茶面,我们就目标明确地导航过去了。横纵这几条路的建筑风格很接近,两侧小吃店和纪念品店居多,很像其他城市的美食街;区别是厦门的路很宽很整洁,我心中暗赞不愧是老牌旅游城市。进大中沙茶面时巷子里在施工,等我们吃完出来后脚手架和地上的杂物都被清理得不知去向,我俩好生惊讶。我们点了一份 3838 的海鲜沙茶面、3838 的蟹黄汤包和 77 的花生汤,算是把厦门的名小吃都点了个遍。海鲜面的料放得非常足,蟹黄汤包得吃得小心翼翼,花生汤倒没尝出什么特色来。吃饭时我规划着如何去东渡码头,发现高德地图和厦门的合作刚到期,需要在微信小程序掌上公交上查看实时公交。下一班车发车有点晚,抵达码头的预计用时距离开船时间不足 55 分钟,保守起见我就选择了自鹭江宾馆打车北上东渡码头。

鼓浪屿的白天

鼓浪屿是厦门本岛西南侧的一个小岛,两地之间的海峡最窄处只有五六百米。从地图上来看,鼓浪屿的三丘田码头和本岛中山路附近的厦门轮渡码头是最方便的通行码头,航线全程只有 77 分钟。无奈的是,这班航线主要只在夜间(晚上 18:0018:00 后)通行,而且是从鼓浪屿单向回厦门。日间从厦门岛过去的航线都得从北侧的东渡码头出发,绕一个大圈子抵达鼓浪屿的内厝澳码头(西北侧)或三丘田码头(东北侧),个人猜测是东渡码头吞吐量大+方便游人欣赏海上风景。标准船票 3535 元一个人,出发要选发船时间,回程随到随乘。岛内部分景点需要买票或预约进入,如 5050 的日光岩、3030 的菽庄花园(包括里面的钢琴博物馆)、1010 的皓月园等;我购买了 9090 一人的全景点联票,可附赠八卦楼的票,免去了前一晚零点抢预约的烦恼。买票至内厝澳码头,沿小红书推荐路线行进。

来回的游船都是二层,我们刚登船就冲向二楼的侧面吹海风。船自北向南开,北边是壮观的厦门海沧大桥。有一个服务员全程开麦介绍沿途的风俗人情,顺便带点货。船上的纪念品不贵,我买了一条印有鼓浪屿地图的方巾。

内厝澳码头下来的小路上集结着很多带逛的导游。我俩都是 e 人,而且行程高度自由化很难沟通资费事宜,只得硬着头皮离开了。我饶有兴致地打开 DeepSeek 客户端,输入了我们的路线,让它生成导游词。可惜它的生成只能基于景点而非沿途实时景色,而且倾向于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对风土人情知之甚少。第一站是鼓浪石,DS 介绍说整块石头像一只乌龟,结合上面的绿植活脱脱就是一只妙蛙草嘛!可惜潮水太浅没法打在石头上,我们就没法领略到鼓浪声了。岛西北侧的海域很宽(我们看到了巨型货船经过!),海对面的大陆是厦门市海沧区。

日光岩是鼓浪屿海拔最高的景点,从南边沿海处要沿着小巷往北钻,地势逐渐升高。路遇一些店铺和小摊,卖的零食大同小异,如哈密瓜杯、芒果花、榴莲包等,价位十分亲民(水果 101510 \sim 15,矿泉水低至 22)。刚进景区有个寺庙在免费发放斋饭,励颖欢天喜地地搞了一碗,据打汤的人说要很幸运才能吃到。整个日光岩其实就是盘旋而上的石阶,辅以巧夺天工的石壁:有些石壁宽度很小,最窄处仅能容身一人通过;有些石阶很薄,一只脚都踩不住;有些石壁上满满刻着名人书法,行书楷书小篆都有。阶梯盘旋,若想在上山和下山途中都不走回头路着实困难。

从半山腰走向山顶时突然间豁然开朗,整个岛屿都能尽收眼底:俯视岛内景色,尽皆白墙红瓦的建筑风格,辅以茂盛的绿化;往东望去,厦门岛的地标双子塔仿佛近在咫尺。日光岩最高处限流进入,有一个保安小哥在维持秩序,大家默契地沿着栏杆围成一圈拍照。山顶海风非常大,刮得励颖头发乱舞,我们草草合完影就撤了。

下了日光岩后,我们顺着小路曲折前往菽庄花园。门口时一个小纪念馆,介绍了菽庄花园的历史渊源:

  • 菽庄花园由台湾富商林尔嘉(字菽庄)所建,20 世纪初期为厦门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林尔嘉常在此举办诗社活动。纪念馆里为菽庄吟社的每个成员都设计一个可抽出的立牌,简略介绍人物生平和代表诗词。
  • 菽庄花园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荒废,1956 年林家后人将其捐献给了国家,2000 年增设了钢琴博物馆。
  • 林家家族渊源颇深,奠基人林平侯在晚年将家业分为“五房”体系,赐给他们“饮”、“水”、“本”、“思“、”源“五个商号。后来三房和五房的事业最顺利,联合使用 “林本源” 作为总商号,并在台湾北部修建板桥花园,史称板桥林家。林尔嘉是三房林国华的孙子、林维源的儿子,因感念台北林家花园而建立厦门菽庄花园。

出了纪念馆一下子就看到了大海,海上设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被称为四十四桥,据说因主人林尔嘉 44 岁时所建而得名。回到陆地后是钢琴博物馆,据说收藏了近百架世界古钢琴,呼应鼓浪屿“琴岛”美誉。游览路径设计得很巧妙,从钢琴博物馆一楼进入,沿着楼梯观赏到二楼后出去。我俩对琴的历史一无所知,只是感叹那些带有奇怪特点或功能的钢琴。沿着茂密植被点缀的小路出了菽庄花园,励颖很喜欢散布在各处的三角梅。

原路线要绕去岛东边的皓月园,但时间预算不足+我俩走得筋疲力竭,决定直接折返西北。我先导航到了中华路 24 号网红冰箱贴店,店面不大但整理得很有章法,其商业模式是要求游客在小红书里打卡关注即能享受会员价(如最低 353 \sim 5 元一个冰箱贴)。励颖看中了一个可爱的沙茶面冰箱贴,店家说这款本店特供需要 3838,咬咬牙买了。

从中华路来到隔壁的龙头路,画风突变——红白相间的建筑群落切换成了招牌林立、香气扑鼻的美食街。美食街里千篇一律网红套路也有(铁板鱿鱼、奶茶、烤生蚝等),闽南传统小吃也有(沙茶面、海蛎煎、鱼丸汤)。我受不了章鱼脚和榴莲包的诱惑,而励颖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下一站是八卦楼。刚进门是一个小型纪念馆,讲述了该楼的历史:八卦楼于 1907 年由台湾富商林鹤寿(林尔嘉的堂兄弟)出资兴建,设计者为厦门救世医院的美国传教士郁约翰。其主体为欧式新古典主义,红色穹顶仿照伊斯兰建筑风格,内部结构融合闽南传统工艺。后林氏家族迁离,八卦楼一度闲置。20 世纪中后期其先后作为学校、工厂和难民收容所,最后由厦门市政府接管修缮。2004 年祖 籍鼓浪屿的澳大利亚收藏家胡友义捐赠百余台古风琴,2005 年其正式作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八卦楼的入口处放着一个巨大的手风琴,在侧面可以看到复杂的结构,就像是 ENIAC 一般。我俩错过了整点的手风琴演奏,旁边也没有解说,只能自顾自盲目观赏。

八卦楼外边有一大片草坪,草坪上搭了台阶,上台阶后足以眺望八卦楼的穹顶、岛内建筑群落和海面。

三丘田码头错过了 15:2015:20 出发的航班,下一班 15:3515:5515:35-15:55 回到东渡码头,卡点正好赶上 B3 路公交车。

望那儿餐厅

沿着 B3 路公交车沿着海边朝东南方进发,一路经过了中山路、植物园、钟鼓山索道、厦门大学等著名景点,在曾厝垵站下车。马路对面曾厝垵的繁华夜景初见端倪,很多店面华灯初上,放在平常我必先拉着励颖去夜市逛一圈,但当时已是 17:0017:00,得尽快去网红的望那儿餐厅排队选座。

路边的粉红提示牌已经展示了望那儿风格。沿着朝海的小路走一会,沿着粉红色阶梯来到二楼就是望那儿餐厅了。餐厅是露天的,映入眼帘的满是粉红的石头,依势搭成不同功能的空间(舞台、吧台、座位甚至是卫生间)。最大的粉红石块位于舞台的背后,夜幕降临后投影效果非常好,我和励颖不禁疑惑这是人工打造还是天然铸成。

尽管天色阴沉偶尔伴有细微小雨(没法看落日啦),舞台前的黄金座位早已坐满了人。我俩穿衣不多,靠海的右侧想必会被吹得冻僵,勉强在面朝舞台的左后方找到一个空位,向服务员要了两件披挂的棉袄。当日每桌低消 300300,我俩七拼八凑刚好超了一些,这价位在音乐酒吧里算是非常良心的。热场时有很多气泡从高处喷出,观众们先是纷纷拍照,随即意识到这些气泡会掉落在饭桌上就撑开伞遮住。气泡在粉红灯光映照下十分浪漫,一旦和实体接触就立即丝滑地消失,只在空气中残存着隐隐水汽。乐队提早到 18:0018:00 开唱,伴随着泡沫和灯光很有感觉。

小小一张方桌,勉强挤下了我们点的菜。其他菜品中规中矩,披萨的口味超出了我的预期。

夜色笼罩后,舞台背后的的粉墙逐渐体现出它的优势,把字或画投影得非常清晰。乐队是轮换制,每个乐队有一到两个主唱,唱个 2020 分钟(五首歌左右)下台,中场休息 2020 分钟再换新乐队。我俩对摇滚和民谣不太熟,印象深的几首歌是《致姗姗来迟的你》、《春风十里》、《当》、《修炼爱情》、《水星记》、《青花瓷》。

周围的观众已经换完一波了,励颖仍是沉迷听歌不肯离去。眼见特种兵行程即将遗漏一环,21:0021:00 时我抓住一支乐队刚唱完的档口强行把她拽走,曾厝垵就放弃啦,打车前往沙坡尾去凑个热闹。

沙坡尾和双子塔

沙坡尾最早是厦门传统的避风渔港,因地处沙滩末端而得名。我先打车到著名的艺术西区,在心心念念的彩墙上拍了照。艺术西区有很多摊位,主要是卖亮晶晶的首饰和 3D 打印件,我们逛多了武林夜市里倒也不觉得稀奇。

我们晚上的酒店订在双子塔上,所以先沿着沙坡尾主路向西走,走到约莫尽头处拐进小巷,沿着内港再折返向东。很多店铺都富有艺术气息,只可惜我们时间不大够了,眼睁睁看着一家家店闭店打烊。励颖在一家帽子店逛了会没找到心意的草帽,折返时我们逛了一些纪念品店,合吃了一只 DQ 西瓜味暴风雪。

从沙坡尾往东望就能看到双子塔,动态变换着不同图案。果如网上的攻略一样,22:0022:00 后双子塔的灯光熄灭,只残存星星点点的不同房间里白色灯光。夜晚风大,我们哆哆嗦嗦地绕着其中一塔走了好久才找到上去的电梯。订的海景房在深夜看不出什么东西,我们就在第二天一早出发前拍了几张照,不然就白升级了。

园林植物园

第二天的行程比较紧张,早上我一路催促励颖起床下楼,急匆匆打车去植物园,连早饭和咖啡都顾不得了。我们在 8:308:30 抵达园林植物园南门,准备按既定路线一路从南门逛到西门,再在西门体验钟鼓索道。

不知道是来太早还是天气阴有小雨,南门的旅客着实少,目之所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游客(从曲折的排队栏杆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旺季时人很多)。原来植物园是依山而建,进门后就是很大一个湖,背后就是青山。网红的观光电梯是半露天的,要遮挡小雨得撑伞。我们一路坐电梯上去,再走过一段木制阶梯就到了观光巴士站点。

站点外侧有望远镜装置,提示板上说此处适合遥望大担群岛。我以前从没在景点里试过望远镜,一看价格只要 22 分钟 44 块钱,心痒难搔就试了试水。起先我试了试还是黑漆漆一片,经励颖提示后发现多了个小白点,顺着望过去确实非常清晰。放大倍率高导致镜头非常敏感,好在大担群岛连成一条线,我们横着移动很方便。

不吃早饭的后果来了,肚子咕噜咕噜叫唤不停。三楼是个综合餐厅,我们想着上楼吃碗沙茶面买杯咖啡提提神。抵达时是 8:508:50,一看牌子上写着 9:009:00 营业,甚为尴尬。我俩硬生生等到开业,前台小哥说沙茶面制作比较慢,我们就在他的建议下买了几根制作快的烤肠垫肚子,再搞了杯拿铁离开,一来一去浪费了 2020 分钟= =。

买了观光巴士的票,我决定跳过西山园和花卉园站,直奔热门的多肉植物区。下车后游客明显变多了,不愧是网红景点。这里的土多由黄沙构成,想必是有利于多肉的生存,不禁让人担心脚底是否会进沙子。黄沙斜坡上不成章法地种满了各式各样的仙人掌,新品会有一个带着二维码的介绍牌。很多仙人掌长得异常高大,游客们纷纷走进“树林”里和仙人掌合影。不知怎的,我对这些多肉抱有极大的兴趣,一看到可供合影的身位就呼唤励颖给我照相。

沿着指示牌前行,来到几块“大棚区”。我随口言到“想必这里的仙人掌更怕冷”,励颖插嘴补充说“应该是更怕雨”,我觉得十分有道理。多肉按种类聚集地种在地上,对于小而杂的品种则用盆子集中放置,直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再往前是“森林多肉区”,看不出和之前展馆的区别,不过我们发现顶棚正好借由树木的枝干搭成,非常巧妙。

下一站是雨林区。9:0011:009:00-11:00 正好是喷雾时间,整个雨林里都是水汽蒙蒙的,用网红的说法就是仙气飘飘。可惜我俩穿得少,此时更感寒气森森。水汽弥漫反而不方便看植物,我俩完全当做在树林里散步。走到深处有一谭湖水,两组新人在石板小桥上拍照。再往深处是上山的石阶,我们走了一段路觉得不对劲,悻悻原路折返。

钟鼓索道

11:0011:00 出头抵达园林植物园的西门的钟鼓索道,来回全程 4040 分钟。据说看落日很美,所以 16:0017:0016:00-17:00 的票经常被抢空。一辆缆车坐两个人,全票一人 8080。初上缆车时我非常紧张,全程闭眼。缆车是敞开式的,四周时不时会传来风声,我冒险睁眼拍照时很担心手一抖把手机摔下去。我们先沿着钟鼓山隧道上空向东南移动,海拔慢慢变高,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山景。我逐渐适应了缆车上睁眼,不过行至一些节点会咯吱咯吱发出声音,仍然会有些进展。过了最高点后海拔开始下降,此时就能看到白墙红瓦的市内建筑,远方则是双子塔和海。

回程时风尤其大,我的帽子很容易被风吹掉,用手按着的话手就冻得僵硬,真是无所适从。视频拍摄时我注意到,将本缆车作为参照物,对面两个缆车进入屏幕的时间间隔约为 15.5s15.5s。假设所有缆车全程匀速,结合单趟用时约为 20min20min 的已知条件,可计算出总共约有 77.577.5 个缆车(缆车单趟行驶时会迎面碰上所有缆车各一次)。于是我一只一只数着迎面过来编号不断增大的缆车,最终捕获 8080 号和 11 号这两个紧挨着的缆车,验证了计算结果。其实可以再结合相邻缆车距离、钟鼓索道运营时间段、肉眼估计的空载率等,推算出索道全长、当天流水等信息。

厦门大学和归程

三天前我在厦门大学访客预约系统抢到了 10:3012:0010:30-12:00 的预约票,打车到西门附近时正好过点,心下有点惴惴不安,好消息是小红书上说问题不大。厦门大学访客中心是一个很大的地下商业体,里面各种餐馆和店面林立,好不热闹。刚下去就看到两家精致的纪念品店,我们逛了很久买了一只镇邪的石敢当和一把折扇。其中有一家叫做南强文创,我当时心想是不是店主的名字里带有南强,参观过校史馆才知道“南方之强”是厦大的雅称。 12:3612:36 逛到进校口,保安拦住我们说入校系统已于 12:0012:00 关闭,下一个开放档口是 13:0013:00。我俩只得灰溜溜地绕一圈吃了顿午饭再去。准点去进校口,闸机的队伍已经排了一长串了,结果排到后一刷身份证说失败——原来时间段外默认失效,得通过隔壁人工录入后方能进入。一整捣鼓到 13:1513:15 才进校,天空又飘着小雨,我俩都挺懊恼的。

我原计划在厦大逛两个小时,14:0014:00 去赶高铁,路线为:访客中心-陈嘉庚像和校史馆->上弦场和鲁迅纪念馆->芙蓉湖->芙蓉隧道->克立楼一楼主题邮局。眼下时间缩减到了 4545 分钟,只能鸽了芙蓉隧道开始特种兵式地打卡。

第一站没有变化,厦门大学校史馆。励颖进门时嘟囔说她连自己大学的校史馆都没参观过,后来我俩津津有味地浏览了很久。厦门大学最初由陈嘉庚先生创立,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资金匮乏,他提出了“宁买大厦,不卖厦大”的崇高理念。最终他还是无力支撑厦大的高额经费时,捐给了厦门市政府。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厦大的校区,虽然地点、布局各有不同,但每个建筑都是白墙红瓦的闽南风格,仿佛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校史馆消耗了不少时间预算,我鸽了鲁迅纪念馆(绍兴人表示太熟了)拽着励颖快速向上弦场走去,想一睹校园里沙滩连接着大海的风光,就像是童年时想象的那样。事先没做攻略,原来所谓的上弦场就是个普通的操场,而且北边有围栏和公路隔着根本看不到大海,心下大为失望。于是我们向北而行来到芙蓉湖,波光粼粼甚是好看。

芙蓉湖边刻有两组字,我和励颖对右侧是“善至于此”还是“止于至善”争论了好久。后续翻阅资料才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是厦门大学的校训,后半句源于《礼记·大学》,原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至善”指的是“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湖里有几簇黑天鹅在游动,不过浙大和温医大的湖里都有黑天鹅。

接下来我们来到克立楼一楼的主题邮局+纪念品店,老规矩写封明信片回家,邮筒很好看。

14:0014:00 出头我们自西村校门出去,打车到中山路地铁站坐地铁去厦门北站。按照攻略的说法,地铁一号线经过高崎站后会有一分钟的时间跨海(从厦门岛返回大陆),我提前通知励颖准备拍照。果然驶出站点后先是高度陡升,周围突然从黑暗变得豁然开朗,经过了草坪和码头后正式跨海,此时地铁开始贴心地播报欣赏海景的语音。下一站是集美学村是我的备选景点,据说聚集了很多具有闽南特色的建筑,这次旅行过于充实只能错过啦。

回程的高铁五个小时,福建境内时不时经过隧道(信号偶尔中断一段时间),体验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