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总结
CodeCraft 2021 如期而至。本届软挑以云资源调度为背景,历时一个半月()。
软挑总共分为三大阶段:初赛,复赛和决赛。
- 全国共分八个赛区,初赛和复赛在赛区内部 PK,。决赛时全国的 支队伍线下 PK。
- 每个阶段开始时,会有十天左右的练习赛,每天可以提交 次。此时,官方会给出这个阶段的赛题,开放线上测试平台,并提供所有线上的数据(可以尽情地过拟合,也可以尽情地藏分)。练习赛结束一段时间后就是正式赛(初赛是线上 天,复赛是线下 小时,决赛是线下 小时)。正式赛会有小部分的需求更新,线上测试数据也会替换成未知的,最多只能提交 次。
- 在今年的赛题中,初赛和复赛是复杂模型的纯优化问题,可以直接统计每支队伍的分数并择优晋级;决赛套上了一个双人博弈,练习赛时采用天梯积分制,总决赛则采用双败制,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
作为好想下班队的成员,我在这一个半月里潜心于赛题,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感触,在此记录一下。
建队
我在 2018-2019 年奋战 ACM,在 2020 年挣扎大三的专业课,所以今年是第一次打软挑。
“组一个好队就是成功了一半”——秉持着这个理念,我攀到了两个牛逼学长:
- 王禹程(reku),精通华为软挑,2019 年咕咕咕队(全国冠军),2020 年鸽鸽鸽队(全国第四)。
- 陈诗翰(shb),擅长意识流解题,我曾经的 ACM 队友,2020 年鸽鸽鸽队(全国第四)。
我们苦上班久矣,好想下班 这个队名一拍即合。
虽然抱上了大腿,我身上的压力依然不轻。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要是进不了决赛或者决赛打不到第四,根据控制变量法(本质上是我替换了 2020 年鸽鸽鸽队的 Claris),我就是那个头号战犯(哭)。
github 速度不稳定 ,故我们选用 gitee 作为代码托管平台。我们在这个项目里建了格子的文件夹,独立更新代码,这样就不用处理 merge 的问题;每当有一个队员搞出了一个新花样时,其他人可以选择 pull 这个 feature 并加入自己的代码里。以下是码云上的 commit 统计和 QQ 群的聊天记录统计。
初赛练习赛
初赛赛题需要模拟云公司在 天内接受用户订单并完成资源创建、分配和调度的过程。用户依次给出一些虚拟机(vm)订单,云公司需要为它们分配合适的服务器(server)。可以离线。
有 种可购买的双节点服务器,CPU 核数和内存大小是 ,购买价格是 。如果它装有至少一台虚拟机,每天会产生能耗 。
有 种可能的虚拟机订单,它要求服务器提供 的空间,双节点部署(在一个服务器的两个节点上同时占用空间)或单节点部署(在一个服务器的任意一个节点占用空间)。
在第 天开始前,你可以进行至多 次免费的虚拟机迁移( 是目前的虚拟机总数),每次可以把一个用户虚拟机从一个服务器迁移至另一个服务器(或将单节点虚拟机迁移至服务器的另一个节点)。随后接收按顺序的 个用户请求,创建某种型号的虚拟机订单或删除之前已有的某个订单(创建总数 )。
最终成本由服务器购买成本和服务器每天的电费构成。在 内模拟完所有操作,使成本尽可能低。
比赛刚开始出了个小插曲:杭厦赛区的 Martin 哥开源了一份不含算法的 baseline 代码,且这份代码击败了当时绝大多数队伍。在每次装不下虚拟机时,该算法会指定购买 13
号服务器,估计是这种服务器性价比很高吧。著名的大赛纪检员 赤耳 认为这一举动很不公平,就混入了杭厦群狂喷 Martin。
在这件事情上,我认为正反都有一定道理。首先,开源一份 合适 的框架有利于大赛的进行,因为它可以让选手脱离繁琐无意义的编码,从而专注于算法的设计和开发(比赛中期有人开源了可视化分析脚本,比赛末期官方提供了一个博弈的判题器,都是这个原理)。坏就坏在,Martin 哥随手指定的 13
号服务器效果竟然如此之好。也就是说,什么都不会的队伍靠着 clone 这份 baseline 就能跃至赛区前列,对其他认真写代码的选手就很不公平。总结来说,合适 这一词其实很难界定,一不小心就有作弊之嫌。所以选手选择在比赛结束后开源更合适。
我们刚拿到这个题目时,没啥很好的思路。shb 先写了一个自带 checker 的框架,我和 reku 轮流修缮了一下。购买的同种服务器需要合并在一起并连续标号,这个重标号问题坑了我们好久。
我做的主要修改是:把文件解耦成几个独立的单元,并把核心算法全都提取在主文件里。
resource.hpp
:定义 vm 和 server 的类,并完成一些基本接口的实现。op.hpp
:维护输出时各种格式的信息,包括实际编号和输出重标号之间的映射。maintain.hpp
:维护购买、分配、迁移接口的具体操作。CodeCraft-2021.cpp
:只包含算法实现的主程序,底层操作都会调用maintain.hpp
的接口。
给 vm 分配 server 的过程是一个二维装箱问题,我们自然而然地采用了 Best-Fit 的策略。但是什么时候买服务器呢?我们觉得难以估价,就用了最简单的策略:能装就装,否则去能装下它的所有种类的 server 里,找一个“性价比”最优的买。一直到决赛我们都沿用了这个框架,只是对性价比函数进行了反复地修改。
迁移主要有两个用处:1. 整理碎片;2. 把 vm 从快空的 server 迁走以节省电费。整理碎片很难下手,所以我们考虑优化第二点:把所有只含有 台 vm 的 server 按 从大到小排序,优先对靠前的 server 执行迁移。
练习赛阶段我们陆续用到了以下的算法细节:
- 这两维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练习赛数据上测试后发现:CPU 这一维普遍比 RAM 这一维装得满,所以在估价时需要调高 CPU 的权重。在 Best-Fit 时,假设剩余 ,用 估价会比较优。注意到,剩余空间很小时利用价值会变得特别低,所以采用平方和而非线性相加。
- 为了更好地上述问题,我们在外层套用了超参搜索的框架。即枚举 前面的系数,挑最好的结果。
- 装 vm 和买 server 时都需要暴力遍历。我们尝试过双线程加速和数据结构加速,效果都不是很好。
- 因为电费的问题,Best-Fit 时如果当前 server 是空的,塞入 vm 会有一个额外的惩罚()。
- FFD 会比 BF 优秀。所以我们把相邻两个 delete 之间的 add 按大小降序后再装箱。
- 如果某个 vm 装箱后剩余 cpu/ram 比和当前所有 vm 的 cpu/ram 比相差很大(比如总体比例是 ,装完后却剩下 的畸形空间),我们会禁止此次装箱行为。具体可以用 JS 散度结合参数去控制。
- 选购服务器时,设 是剩余天数,用 来估计服务器 的成本。
- 我们希望购买的服务器和当前 cpu/ram 分布尽量的接近(计算两者的 JS 散度)。
- 我们还尝试用动态规划求解。比如我试过把每相邻 个装不下的 vm 打包成一组,用 的动态规划去求出最便宜的 server 组来装下它们,效果并不比原来一个一个装好。
杭研所为了激励杭厦赛区的队伍刷分,在练习赛中后期根据排行榜给出额外的奖励( 是耳机, 是手环)。我们在前期一直是第一,后来被 hdu 穷哥们 穷追猛打,最后自暴自弃拿手环。
初赛正式赛
正式赛时,我们排名一度从 跌到了 。好在取前 进入复赛,压力不是很大。
正式赛后两天我们主要研究迁移。写了个两阶段的新迁移,前者主要为了搬空 server,后者则用来整理碎片:
- 按剩余空间比例把 server 从大到小排序,依次考虑每个 server,内部 vm 只能向后迁移。
- 把 vm 按“删除时间+大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检查 vm 能否移动到 best-fit 分数更高的 server 上去。
最后只保留了第一种迁移,速度快且效果好。迁移框架会对程序的其他参数高度敏感,比如调整了购买服务器的参数后,线上用时可能会突然增加 。靠着 reku 强大的调参技巧和过拟合技巧,我们在结束前挤进了第 。
杭厦去年还有很多摸鱼队,今年真是卷翻天——落榜的 名去京津东北赛区能进前 。
晋级名单里,有 只队伍不含杭电队员,有 只包含杭电队员,剩下的 支全是纯杭电队伍!我们是唯一进的纯浙大队伍。reku 总结道:我们要守卫浙大最后的尊严。
复赛练习赛
初赛时所有数据均是离线的,而复赛会“部分在线”。一开始读入一个参数 ,你在第 天时,只能提前知道 这 天的用户订单。每天的迁移上限也从 扩充到了 。
感谢 B1ACK917 开源的 线下判题器 ,使得我们在跑完数据后,能很方便地可视化当前算法的 CPU/RAM 利用率折线图、迁移数量折线图、服务器购买的饼状图、电费折线图和硬件成本等。
对于“部分在线”的改动,我们处理得很谨慎:总的大框架和“强制在线”差不多,因为 的取值是由每个数据单独决定的,万一来个 ,所有离线算法都得爆炸;但如果 很大,我们也会参考一些未来信息防止吃亏。
初赛 复赛的改动挺适配我们的框架,有些队伍则叫苦不迭。由去年冠军+我高中同学联袂的上合赛区“闵大荒天才少年”队就吃尽了苦头,听说他们的总体框架是离线用线段树维护 vm 的有效区间,本来做迁移操作就特别吃力;现在不仅迁移次数大量增加,还改成部分在线,整个框架几乎都得重构了。
练习赛刚开始我们就遇到了一个麻烦:把初赛代码的迁移数量拉到新上限后,线上两组数据总共花了 (本地 左右)。更诡异的是,排行榜前排有很多运行时间是 、迁移数量依然很多、效果也很好的代码。
Reku 凭借一些魔性剪枝把线上时间压进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我们的迁移数量远远到不了上限。如果我们把初赛时的第二种迁移加上,迁移数量可以提高很多(效果也会变好),但在线上又回到了原来的用时。
杭厦赛区竞争也太激烈了,截止到 中午,我们全国排名第 ,在杭厦赛区却只能排第 ……
那段时间我被毕设开题疯狂折磨,总共要写 字的论文翻译、 字的领域综述和 字的开题报告。白天去实习,晚上写报告,忙忙碌碌到 才结束。回来后发现我们已经杭厦第一了,感谢队友扛着我前进!
当时我们面临以下两个问题:
- 加上第二种迁移后,程序在超时边缘徘徊。
- 可能存在严重的过拟合,因为复赛最优版本在初赛数据集上反而没有原先的程序跑得好。
我就从第一个问题入手。第二种迁移时,会按一定顺序枚举所有的 vm,并尝试将其迁移到 best-fit 分数更小的地方去(相同种类的 vm 只要迁移失败一次就会跳过)。总共有 天需要迁移,每天会迁移 种 vm,每次要循环所有 server(万级),所以目前暴力的做法复杂度是几百亿。我希望能把循环 server 的部分给优化掉。一个麻烦的问题在于,假设当前 vm 大小是 ,枚举的 server 的剩余空间是 ,我们的 best fit 估价函数的形式不是 而是 。这个差值的存在会让数据结构优化变得特别困难,但去掉差值的话结果就会拉垮。我对此一筹莫展。
单步了一下,有超过 的 vm 在枚举 server 时找不到更优的位置,但是这个性质也不知道怎么用。
考虑到 的范围只有 ,我突然想到了一种实现简单的加速方法:开一个长度为 的 vector,假设第 个 server 的剩余空间是 ,我在第 个 vector 里插入 ,且内部以 递增排序。每当考虑到 这个 vm 后,我只会遍历编号 的 vm,在里面二分 并向后枚举。而且不管是外层向后枚举 vector还是内部向后枚举 ,best-fit 的估价函数 某个维度会增加,可以加一个关于 的最优性剪枝。如果选出了新的 server,将它在 vector 里 erase 再 insert 至正确位置。
加上了上述优化后,速度快了接近一倍,我们就把优化重心转到了继续刷分上。令人沮丧的是,我们在随后的一周里没有什么大进步,每天都在群里哭诉实验又失败了,只能靠着 reku 高超的调参(过拟合)技巧苟延残喘。
时,shb 脑补了一个新的迁移方向:对于某个 server 的某个结点,假设其占有率不满()也不太空,那么可以尝试把它其中一个单节点 vm 迁移到另一侧的结点上。这个 idea 的原理是:原先结点很可能再也放不下新的 vm,特别是那种双节点的 vm;加上了这个操作后它的剩余空间会变大些,可利用价值就大了。当然这个分析比较感性,实际操作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shb 只写了个简单的版本,也的确进步了一些。
周日比赛,我在 请了个假,回学校和队友们线下讨论。用 reku 的话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找了校内的一家咖啡厅,三台电脑风扇满载跑实验。要来了 Magicraft 牛逼的可视化报告,发现它们和我们购买的服务器没什么交集,所以猜想购买服务器的策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尝试了一个 trick:找了一个 Magicraft 购买最多的服务器 (占了他们总量的 ),在我们的购买函数里以 的概率强制指定购买 。结果居然有提升!继续替换服务器,效果也更进一步。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只差修缮购买服务器的估价函数了,但我们偏偏倒在了这一步——无论怎么调权重,最后的服务器饼状图总是不理想;忙碌了很久都没拟合出来,最终选择了放弃。
练习赛结束时,我们勉强稳在了第三,心态也放得很平。用 reku 的话说,一切都是命运的指引。
复赛正式赛
比赛场地设在杭研所,插座串联给选手们供电。每个队桌上放了三瓶印有队名的可乐,有点惊喜。
正式赛现场的需求更新是:允许在某一天实行大规模迁移(迁移次数不能超过当前虚拟机总量)。这个改动很好地诠释了现场赛的变动宗旨:选手直接提交代码也能获得分数,但利用变更点效果更好。
我们在前五分钟先提交了一份练习赛的代码,但是当榜第一次刷出来的时候我们惊呆了:原本杭厦的前排都稳定在 ,只有我们跌到了 ,暂列杭厦第 名。沉稳老练的 reku 也不禁脸上变色。
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假设某个奇怪的地方过拟合了。reku 凭着直觉一点一点地删掉参数,先在练习赛数据上验证再提交。只见分数条在 附近不断震动,当删掉 is_extreme
和 is_useless
后,突然跃至 !
所以我们花了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前排开场的水平。这时候我们兵分两路,reku 继续在线上测试集上调参,我和 shb 去开发新需求。我的想法是:在大规模迁移前,先假设把所有 vm 从 server 里抽出来,调用 FFD 把它们重新塞进去。这样每个 vm 有一个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贪心把它们移动过去。在调完了重重 bug 后,我发现这个策略并没有效果:因为 server 的利用率一直很高,vm 的迁移路线构成了大量的死锁,实测发现只有 的 vm 能移动到目标位置。这下我傻眼了>_<。当时还剩下半小时,我和 shb 分头行动,最后双双 fix 失败。
正式赛的最后一小时是封榜的,不过主办方只是简单地在网页上隐藏了内容,被人直接爬出了结果。杭厦赛区,杭电的 抬杠团团、浙大的 好想下班、福大的 零零妖、浙工大-浙大的 MXS 晋级。
整个正式赛 reku 全力 carry,我和 shb 躺得好爽。
杭厦赛区的 hr 还让我们每个队去照相馆拍合照,要求提供相机的 Raw 格式。我们在玉泉附近的小照相馆拍了合照,老板并没有 Raw 格式。后来 reku 在网上找了个“人工智能 webp 转 Raw” 居然混过去了。
决赛练习赛
决赛赛题从单人的优化问题转为了双人博弈。用户订单 会多给一个参数 表示用户的虚拟机报价,每天开始时,双方需要对当天所有的订单给出一个售价 。用户会选择售价低的一方进行购买,那一方则需要持续维护该虚拟机订单直至被删除。如果双方售价相同则用户会在两方同时购买。某一方也可以出价 表示强制放弃该笔订单。最后比较双方的总利润(售出的订单价格之和减去成本)判断胜负。
每天订单出价环节结束后,你会被告知你在哪些订单上竞价成功,以及 对手在所有订单上给出的价格。此外,主机订单里还会同时给出 该主机的生命周期(保证这么多天后一定会出现删除操作)。
在新题面里,用低成本维护服务器固然重要,如何出合适的价格来抢夺订单也尤为关键。如果某份虚拟机订单的用户报价是预计成本的若干倍,该打几折来确保能抢到?如果某份虚拟机订单与成本接近,是否还需要进行抢夺?是否要用超低价和对面对刚?决赛时某个队的口号 “主机零元购,一起卷到负” 就生动地反应了这一现象。
练习赛时维护了一个很大的天梯池子,每隔 分钟会把每个队最新程序和 rating 相近的队伍打一打,并在提交记录里会返回结果日志。这种机制有两个严重的问题:1. 从提交程序到返回新程序的第一波结果需要 分钟,节奏拖得很慢; 2. 既不能指定对手较量,也不能指定版本较量,不利于针对性地调试,也会带来“藏分”的现象——如果一个队伍在比赛中期就做出了很强的版本,它可以交一个编译错误的版本来隐藏自身策略。
我们首先在复赛版本上加了个“对用户报价进行固定折扣”。刚开始能全胜,因为大部分对手都在编译错误、运行错误、输出 ;后来大家都纷纷调对了代码,我们也沉到了积分榜的中游位置。
晚上,我写了个“升级版”的策略:把对面非 的售价折扣都收集起来取一个历史平均值 。如果现在是前一半日子,或者目前的利润为正,我在出价时就会直接出 来抢订单。这种策略可以稳定击败固定折扣的代码,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冲到了排行榜第 。
这种 trick 撑不了太久,我预想的博弈框架如下:
- 成本估计函数 来估计订单 的成本 。
- 对手价格预测函数 来估计对手对订单 的出价 。
- 若 ,出价 或 ;否则在成本 附近出价。
会随着当前服务器状态(空置率、CPU/RAM 利用率)和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而 就更加难估计了,因为对手本身也可能带有成本估计,很难用简单的函数拟合。当双方程序进化到足够理智后, 应该会失去用处——假设 的估计是百分百准确的,大家都会用 来出价,最后比拼的就是分配、迁移等基本功了。
大赛官方提供了一个线下 PK 的模拟器 simulate.py
,能够模拟两个 exe 的 PK 过程,省去了我们不少功夫。我们还创了一个 run_pk
文件夹存放历次修改后的可执行文件。每当测试新程序时,就用多线程地和之前所有可执行文件都打一遍,确保迭代新版本时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练习赛中期我还在悠悠地实习,全靠 reku 在原来的代码上叠了许多人类智慧,使我们在排行榜首页末苟延残喘。reku 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成本评价机制:把服务器代价均摊到每个主机上,计算每天每单位大小的空间值多少钱。在剩余 天时购买了一个新的服务器后,分子会加上 ,分母会加上 。最开始没有服务器,reku 先把每一种服务器都带入了一次计算初始 ,之后买服务器就加权上去。vm 的成本就是 。
感谢杭厦赛区的 MXS 提供的 可视化分析脚本,它能读取官方的结果日志并结合本地的输入数据,打印出双方博弈的折线图,如每天的定价折扣、累积 vm 购买量、累积利润等。我同时让 simulate.py
输出和线上一致的结果日志,使得可视化脚本可以在本地兼容运行;我顺便在可视化代码里加了一些新的统计。
我们在实验时发现:估价策略和定价策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购买服务器、分配主机、迁移等算法已经不关键了(后者的参数我们自决赛开始后就一直没改)。正因如此,我迟迟没去实现“一天里的大规模迁移”,最后直接鸽了。此外,对于每个人来说订单都减少了很多,时间不再是瓶颈。
我们还想到了一个秘密武器:**在程序里同时模拟对手的操作,这样就能获得他们当前的服务器数量、利润、电费等参数。**因为根据上述性质,即使我们用自己的系统估计,和对手真实情况的差别也不会太大。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开了很多全局变量,如何在修很少、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同时模拟我们和对面两个独立的操作?shb 灵机一动,把所有文件都复制到enemy.hpp
里,并在外层套上了一个 namespace
。这么做完美达到了上述的要求,只是我们肯定无缘“最优美代码奖”了。 周六,shb 呕心沥血完成了上述的秘密武器。
周五就要飞深圳了,我们在杭研所 hr 的邀请下,于 在杭研会议室集训三天。
杭厦赛区的另外三支队伍都没有来,我们只能闭门造车了。在这三天里,我们一睡醒就在杭研集合,除了吃饭就一直呆在会议室里,一直到晚上十二点离开。我还连续好几个晚上做了和软挑有关的梦,比如终于搞了个版本击败 Magicraft,或者决赛里被打飞了。
杭研所 hr 很热情,总是问我们要吃啥要喝啥,但我们**“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杭研集训的三天已经是练习赛末期了,我们却迟迟没有搞出强力的版本,天梯排名不断下跌却毫无办法。
练习赛下发的两个数据(也即是当时天梯赛里用的数据)有如下性质:
training-data-1
包含若干天的峰(订单量 )和大量的谷(订单量 ),峰的订单会在后面几天有规律地删除。由于同一天的定价策略趋于稳定,峰的存在经常会让某一方在吃下所有订单:他有时候会因为购买服务器太多而爆亏,有时候却会因为抢走了所有订单而爆赚并零封对手。training-data-2
每天的订单都趋于均衡(订单量 ),更考验双方真实实力。一般而言,前期的订单可以多抢一点,越到后期越需谨慎;但前期抢得太多容易让后期电费支撑不住最终变负。
reku 在三天里一直在改进我们的线上代码,从 fuck,fuck-2
,fuck-4/5
一直更新到 fuck-8
。
- 把对手定价的打折率做一个历史平均,如 。
- 放弃订单的操作会在后期越来越多,优先放弃那些试装后难以装下或偏大的主机订单。
- 比较我方和对方目前的每日电费,并根据大小关系进行不一样的决策。
我继承了 reku 的成本估算方法和对手折扣加权估计,写了份新的博弈框架,还时不时纠缠 shb 讨论算法细节。
- 对于每日的虚拟机订单,若 就直接拒绝,若 就原价出售,若 就按 出售,若 则按对手可能出价的一定折扣出售(但是要和最低售价 取 ,防止压价压到亏本)。
- 对于同一天的所有订单按 排序,不同的位置订单有一个小比例的调整。这个举动可以在爆发天时分化订单成本,使我方抢订单的数量更加平滑。
- 把所有 的订单设为重要订单,统计每天重要订单的抢夺成功率。让大量参数(比如第一点里的随机范围和最低售价比例,第二点的调整幅度)随着成功率而自适应变化。
- 用一些统计量(本方和对手的 server 利用率、本方和对手的剩余 cpu 比剩余 ram、本方和对手的当前电费等)去修正 。举例来说:若当前 vm 的 cpu/ram 和我方剩余空间 cpu/ram 的比例接近/远离,估价会调低/调高,调整幅度由我方利用率决定(利用率低则调整得更多,利用率满则不变化);若对手比例十分接近/远离,我方也会相应地调低/调高成本,来相应地抢夺/推脱订单;若对手目前的每日电费高于我方,成本会相应地降低,降低幅度由对面的利用率决定(利用率越低我们越抢)。
shb 还提出:reku 的成本估价是一点点加权上去的, 在后期不会有剧烈的变化;但实际上后期需要更加谨慎, 应该会显著增加。所以他给出了一种修正后的服务器成本均摊方案:
维护的是左右两个式子的分子分母。在某天计算 需要把当天的 带进去。
这种做法看起来更科学,但在后期会变得过度谨慎。想象后 天有一份订单可以直接装进 server 里,但此时的 是最开始的 倍,我们很有可能高估成本并拒绝订单。事实上这里带入的 应该是“该 vm 最终装入的 server 在创建那天的 ”。一个很自然的改动是:去装的下这份订单的所有 server 里找创建时间最早(成本最低)的来替换 。注意如果某天订单爆发,大量订单会汇聚在一部分 server 里计算成本,但这些 server 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所以对于一份订单,我会找若干个能放下它且 小的 server 取平均。
出发前一天晚上我们面面相觑,讨论这个烂摊子应该如何收拾。reku 觉得我的框架可能更好些,就把它的拒绝订单的逻辑合并进来,然后我们仨共同在这份代码上调优。当时我们连交都没交过几次,别的队可能以为我们在藏分,其实已经把自己藏没了。更糟糕的是,我发现我并没有在 training-data-1
上好好调过,导致这个版本在 上被打得一败涂地。这天晚上我们临时加了个关于 training-data-1
硬编码(如果当天订单数 ,在前 天估价 , 天估价 , 天后估价 ),效果才勉强过得去。于是这就出发了。
出发前的晚上梦到我们进了前八,凯旋回家后发现桌边的香蕉烂掉了。第二天醒来,看到桌边果然有一串香蕉——我就让香蕉静静地躺在那里,希望这个美梦能够成真。
周五中午,杭研所 hr 钱安琪带领我们三个队飞往深圳,001 则高铁前往。大飞机上有触摸屏,reku 感到很新奇。
下榻的是华为专属的安朴逸城酒店,附带游泳池,感觉很高级。 到酒店后我们立马聚在房间里,商量怎么力挽狂澜。除了 去楼下吃了自助餐(大虾吃到饱),我们一直搞到凌晨 才睡觉。
当晚在做最后的挣扎时,我发现有些对手会刻意压低我们的剩余空间里 CPU/RAM 的比例。具体来说,training-data-2
里会有两种不同 CPU/RAM 的 vm 批次,一批是 一批是 ,间隔 天交替出现。在之前几天的实验里,对战双方的剩余空间 CPU/RAM 会随着不同批次上下或者下上波动,即 批次的 vm 会导致 server 剩余空间 CPU/RAM 的比例不断变大,反之亦然。 在对战时,对手的剩余空间比例能顺着 vm 批次在 来回波动,但是我们始终被压在 以下无法动弹,cpu 紧张而 ram 浪费。我们代码里本来就有调整平衡的策略,于是我加大了权重,试图扭转糟糕的比例,收效却是甚微。
搞了一晚上都没能彻底解决,我们只能找了个相对稳定的版本保留下来。把针对 training-data-1
的硬编码也改了改,定义了什么是峰(超过历史日平均的 倍),并在不同日期给予相应的成本调整。
决赛正式赛
决赛当天六点半起床,七点就在楼下集合,坐大巴去东莞。八点半的时候抵达华为松山湖。
入口的过道两侧摆满了团队的简介,大家的口号都别出心裁。最有趣的是上楼的时候,两侧摆满了气球。我说道:“好想戳破这些气球。”reku 大概手也痒了,顺手戳向一个正放在转角立柱上的“气球”。哪只它居然是一个不加固定的灯,一戳后直接从旁边的缝隙掉下去了,reku 吓得花容失色。最后我和 shb 买饮料时去捡了回来。
进入会场后有一个很有趣的签到墙,墙上挂着印有所有参赛选手的灯,一开始是灭的,按压后就会亮起来。整个大厅富丽堂皇,前面是舞台和大屏幕,中间稀稀落落地摆着 张参赛桌椅,两侧则有每个团队的巨幅照片。
决赛的双败制有点奇怪:每个队会抽到一个 的编号,无论在胜者组还是败者组,会优先匹配异或和最小的队伍战斗。这就导致了一个可怕的现象:如果队伍 实力很强但是被编号相邻的对手 克制,它们首轮掉到败者组后即便疯狂乱杀,等 从胜者组掉下来后一定会与它再次遇上,并第二次输给 出局(补:实际上这种状况会缓解,因为 从胜者组掉下来用的数据、 战胜某个队的数据、 和 相遇时比的数据都是一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现场赛时的天梯数据和双败第一轮的数据相同,所以可以做一定地过拟合来保证进入胜者组。
派 reku 去赛前抽签,抽得我们人都傻了:被分在平均实力更强的下半区,而且最近的三只队伍里有一只就是我们怎么也打不过的 Magicraft。Reku 总结道:也许最终结果在抽签结束后就已经决定了。
九点公布了变更点并正式开始比赛。每天双方可以选择至多 笔订单进行“强制绑定”:必定能买到该笔订单,而且收入就按你的出价来(但是不能超过 )。如果双方同时对某笔订单绑定,仍然按原来的规则判断归属。
天梯数据前半段有若干个峰,后半段则是均匀订单(像是 training-data-1/2
的合体版)。
比赛开始后,我们迅速兵分两路。reku 和 shb 去实现强制绑定的 baseline,我则去修改本地 simulator.py
和可视化脚本,使其兼容新题目。baseline 的逻辑很简单,把每天的所有订单按 排序,挑最大的三个直接赋值成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对手碰巧和我们撞在了一起,又变成了原来的价格战。shb 灵机一动,随机取了前五大里的三个,尽可能回避和对面冲撞。
我文件后在本地测试了一下,发现决赛的需求变更出乎意料得有效!如果只有我们代码用上了强制绑定,在底下能稳定吊打所有可执行文件,且利润至少是两倍以上。reku 的线上提交也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分析对战日志我们发现:和对面的强制绑定冲突依然很常见(因为后几天只有十几份订单,哪个赚得多一目了然),而只要对面有一定的压价(即使是 naive 的固定九折优惠),我们就完全占了下风;我们还发现,战胜我们的程序大多在前几个峰抢走服务器,把后几个峰让给我们,让我们前期赚不到后期一起付电费。
中期时我们依然兵分两路。reku 和 shb 去解决峰的问题,我去强化强制绑定算法。
因为无法提前预测到“前峰后平”的现象,很难自适应参数去修正峰时的订单成本。我们就搞了个不是很 general 的做法:每遇到一个峰成本就强制 ,同时有一个 的上限。这么做至少在首轮数据上会比较稳健。
当时我求胜心切,写了一套很复杂的绑定算法:观察双方都抢到的强制绑定,统计我方加权成功率和对方的平均折扣;每次定价是对方平均折扣减一,如果我方加权成功率过高或者过低,会有一个自适应的加价率/折扣率。
现场赛的天梯的结果刷新频率从 分钟降低成 分钟,但每次只能刷出 条结果,还是很不利于调试。更尴尬的是,reku 合并代码完我俩代码后,一紧张交了一发 CE 的版本。我们在下一次刷新之前匆匆替换成正确的代码,但下一个整点刷出来的结果依然是 CE 的版本(当时还罕见地刷出了 条结果,可惜我们全都编译错误不战而降;估计对面也很沮丧,“好不容易出了结果却匹配到了一个现在还在藏分的傻逼”)。
等最新代码第一次刷新结果后,时间只剩下了半小时。当时的结果让我们又喜又忧,喜的是大部分都击败了,忧的是有一场我们居然被卡 RE 了。我们三个人赶紧打开代码细细查看,终于在我新加的一行里找到了一个 bug(可能会又强制绑定又放弃订单)。此时时间不多了,如果同时修改其它参数会承受很大的风险,我们改完 bug 后选择了直接提交并躺尸。总结来说,整个决赛过程像是 OI 赛制,天梯榜的反馈信息太少导致根本无法调参。
现场赛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天梯榜迎来了最后一次刷新(相当于直接就是我们和一些队伍在首轮数据上的最终对决)。我在大巴上颤抖地打开榜单,刷出来两对成功、两对失败。大致符合预期。
天梯榜只是展现了首轮数据的相对实力,参考意义不大。 但一个可怕的事实是:我们首轮的对手是天梯榜第一的队伍 答的都队!即我们大概率 在首轮直接被打到败者组。Magicraft 和答的都队必然会输一个,根据开头的分析,我们在败者组很快又会遇上其中之一,出线渺茫。只是保佑他们都在首轮数据上过拟合了……
旅游见闻
决赛结果是次日下午公布的,所以我们怀着大半失落小半侥幸的心理参与各项活动。主办方把两天的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可谓用心良苦。美中不足的是没考虑到我们这种赛前还会肝到一点半的垃圾队伍,第二天六点半起床坐大巴去东莞也太痛苦了!决赛现场靠着红牛和咖啡撑过,后两天我就一直精神萎靡。
决赛当天下午逛欧洲小镇。听说马甲家是东莞除了华为园区以外最大的地方,松山湖之大名不虚传。
主办方还搞了一个以哈利波特为背景的小游戏: 个队伍分成四组,穿上特质的黑袍,去欧洲小镇各个地方拍照打卡、做小游戏来积攒魔法石,还要躲避“伏地魔”的追击,赢取最后的神秘大奖。
时值周六下午,阳光正好,路上满是带着娃的女人和老人,据说都是华为员工的家属。我们还坐上了园区小火车,在不同的城堡之间穿梭,真是太赞了。可惜参观的游客太多了,小火车上特别拥挤。
还记得吃西瓜、爆气球和诸葛吃糖这几个小游戏。
- 堡堡是去年的吃西瓜冠军,可是不管我们怎么劝他都不肯去卫冕。Xavier(去年 #507 队员,今年 MXS 队员)居然还珍藏着去年堡堡的神迹,于是我要来视频膜拜了一下,太强了哈哈。reku:当时我蒙眼他吃瓜,我就一直摁着他脑袋往他嘴里塞,塞着塞着就赢了;shb:我当时痛苦极了。
- 需要头戴头盔脚踏踏板,比谁先把一个大号气球充破。我和 shb 觉得危险,就在旁边围观 reku 参赛。旁边的小哥双脚一跳一跳,一下子就把气球充爆了;reku 则单脚慢条斯理地踩着,搞了好久才爆。
- 诸葛吃糖需要带上一个特质的帽子,帽子上粘了根绳子,绳子上挂了颗糖,比谁先不用手吃到。练习阶段我一次都没吃到,一咬牙还是参赛了。当 reku 和 shb 率先以第一和第二结束比赛后,我觉得我即将社死。不知怎么搞的糖突然飞进我的嘴巴,就这么包揽了前三。
游玩手册要求我们在五个地方打卡。同组的老哥们积极性很高,我就负责在边上 OB 和拍照。“伏地魔”会时不时出来干扰大家拍照,或者假意抢夺魔法石。不过参赛者们并不吃这一套,纷纷叫嚷着“看我来大战伏地魔”。我怀疑我有躺赢 buff,杭厦复赛玩游戏躺到了小组第一,这里又躺到了小组第一,每人送了一本魔法书。
最后大家在晚宴厅附近的 KFC 集合,一起站在阶梯上向无人机挥手合照。
晚上是带舞台节目的自助餐,相继开展了”收集物品“、“BB King 之王”、”击鼓传花“等活动。”收集物品“也太难了,那时候大家的背包还放在比赛场地(两手空空去吃饭),怎么会随身携带”眼镜布“、”假发条“、”吸油纸“等精致的东西。因为牵挂正赛的成绩,我吃得不怎么用心,玩得也不怎么用心。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有一对情侣上台合唱,唱完后男生突然跪倒掏出戒指求婚,场下一起起哄”亲一个,亲一个“。在场的华为高管还随了个红包哈哈。
游玩罢大巴回深圳的安朴酒店。昨晚睡得迟+上午比赛用力过猛,晚上一下子就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去华为深圳展厅参观。高高的大厅上挂满了十分好看的灯,reku 不禁叹道:不知道这个灯要多少钱,要是我家别墅里也装上就好了。同样,因为牵挂比赛成绩,我们参观得心不在焉。
上午的活动时圆桌讨论,这种模式我在杭研所也体验过。我们组讨论的是如何优化华为触摸屏的业务。华为目前采用红外的感应方式(相比于电容能省 倍的成本),手指碰到屏幕后会阻挡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红外光,从而识别障碍物。但是红外目前的实践两个问题:1. 指尖和笔帽的相似度特别高,光用红外提取的特征无法分辨,该如何提高精度;2. 如果不增加不同方向的红外光,一个三角形会被只有横竖的红外光识别成矩形。我们主要就 1 进行了探讨,我提出了用连续多点识别来修正结果,受到了专家的认可(专家说用一个点和用两三个点,准确率可以从 到 )。让我惊艳的答案是可以用声音来辅助,据说华为手机的指关节操作就用到了声音。最后专家突然掏出了三本书送给发言的同学,我正好坐在他旁边,看到另外两本都是奇怪的书,而当中厚厚的那本是黑色大理石花纹的《人工智能》,赶紧先下手为强抢了过来。拥有了等于学过了.jpg。
中午在张三丰餐厅吃饭,好多菜上面都漂满了辣油。校 ACM 集训队的王灿教练和杭研所的 hr 章颖涛今日从杭州飞过来。灿哥:这次比赛感觉怎样?reku(苦涩地摇摇头):估计杭厦的兄弟们都 GG 了;不过根据控制变量法,锅都是彪爷的!灿哥:哦,说明选手一届比一届强!说罢微笑出门,留下我们怔怔回味他的理解能力。
结果揭晓和颁奖
中午吃完饭后,我们仨在走廊里来来回回,讨论剧本应该如何写。是大爆冷门首轮击溃答的都队呢,还是进入败者组后乱杀?讨论来讨论去都觉希望渺茫,只盼我们能在败者组多赢几把,不要二轮游。
随后大家来到会议室等待结果揭晓。除了华为方的致辞,灿哥和中大教练也分别上台讲话。主持人还采访了很多队伍强行拖延时间,让我们仨在座位上坐得很不自在:不知道要按下加速键,还是先来个时空停滞。当时的时间点还有无限的可能,但结果公布后一切就再也无法修改了——想到这里我就浑身不自在。
该来的还是来了,组委会做得很认真,还把每一场的动态 PK 图打印出来了。首轮果不其然地败给了 答的都队,虽然有心理准备,大家仍然很失落。败者组击败 卷不动已躺平 后,我们果然与 magicraft 狭路相逢。我的心砰砰乱跳,不敢直视大屏幕,只是焦急地凝望着两个队友的脸色。见到 reku 激动地跳起来后我才宽心,好想下班 势如破竹,接连击败了 magicraft 和 前面大佬等等我,要与胜者组下来的 答的都队 决一死战了。我紧盯着双方不断变化的利润条,我们那条稳中有进,最终复仇成功!我们仨不由自主全体起立,战歌起!
接下来还击败了 精神小伙,但是倒在了 ***** 的铁蹄之下,抱憾获得了第四名。虽然与 10w 擦肩而过,我们仍然十分开心。只要有一局稍有差池,前八就灰飞烟灭,想来真后怕。
首轮进败者组,然后连胜六把获得第四,请叫我们 败者组战神!
当天华为正举办开发者大会,组委会特地把我们的颁奖典礼安插在了晚上的音乐会里。所以结果揭晓完后,我们还没来得及吃晚饭,直接被大巴运到了活动举办地——深圳大学城体育馆。
到时正是傍晚时分,体育馆门口摆满了各色的免费小吃。我们一百号人一来,小吃集市顿时拥挤不堪。为了吃一串鱿鱼或两个肉串,要在烧烤摊前排长队。我还把衣服给吃脏了,赶紧去卫生间冲了冲。
开发者大会的音乐之夜规格很高,节目比我想象得要丰富很多。来自清华、北大、哈工大研究生院的小姐姐们分别跳了一支舞。shb:哈工深的女生居然最多!我:可能是汇集了全校所有的资源。接着是很多乐队的演出,其中有一首歌是华为的经典曲目 Dream It Possible,搜了搜版权费花了八千万,壕。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古风团队,三个小哥哥分别使用吉他、阮和笛子,搭配起来毫无违和感。笛子时而宛转悠扬,时而窃窃私语,像是模仿春日里不同的鸟叫声。呜呜呜小哥哥的花舌太好听了,为什么我小时候学不会。
这个奖项的头衔着实霸气,是 全球总决赛 冠/亚/季军。冠军就是 PK 赛的第 名 风流倜傥,亚军是 PK 赛的第 名 ***** 和 春日部防卫队,季军则是 PK 赛的第 名 好想下班,秒娃种子,精神小伙,MXS,内个小队。还有最优美代码奖 Z的绝对值。
这两天的活动是在太累了,颁完奖后一直在抠时间等待回酒店。因为不允许单独行动,和在深室友的约饭计划泡汤了。回酒店后,杭厦 hr 约 吃烧烤,我和 shb 都鸽了,派 reku 作为代表出场。
回到家后香蕉果然烂了,原来美梦成真了。为什么不做一个更大胆的梦呢。